付出與收穫

張阿德 世事看法, 心情故事 Leave a Comment

我想大家成長的過程應該都有被教導要先有付出才有收穫,但在具體上,付出是什麼意思,而收穫又會是什麼型態,估計大家都了解應該都是:只要讀書(付出)就可以賺大錢(收穫)。

很深刻的記得 2000 年時,外派到台灣時,有一次面試一位剛畢業的學生,才談沒多久,他就開門見山的跟我要求月薪要五萬台幣,當下心想,五萬沒多少,完全可以,但當我問到為什麼五萬,他的反應完全讓我傻眼:「因為我是台大畢業的」!當下楞著,心想:「還有呢?」,就這樣兩個人對望了數十秒,他的理所當然,讓我完全無法接話下去。

記得大學時期,不斷地找機會實習,為了讓自己能取得實習的機會,一開始找的都是無薪實習,好不容易找到了個實習的機會,無嘗的做牛做馬,為的都是累積經驗,建立履歷,為未來做準備,非常感激實習的機會,完全沒有半點怨言,因為我相信 pay it forward 這種先有付出才有收穫的概念。

再一個故事: 過去一年,我帶了(mentor)一位來德州留學的學生,這學生在畢業八個月後,總算找到了一個在大學裡處理的文書並對亞洲招生的工作。雖然和他所學科系並不是很有關聯性,但畢竟可以延簽證和賺生活費,建議與其騎驢找馬,不如利用自己的專業,建立專為對亞洲招生的網頁,進而經由建立並拓展招生亞洲學生的業務展現自己的價值,可惜的是,這同學心裏想到的是學校付他多少,他就等價回饋多少的工作量就好了。

這讓我想到 2012 年時,Exelon 需要建立一個全新的數位電商部門,在 Exelon 組織架構中,這個新的部門領導應該是屬於 VP 階級。但當時,電商人才相當缺乏,當時還只是公司一個小工程師主管的我,大膽的向 CMO,CIO 和 CFO 毛遂自薦的來建立這個部門。公司的領導階級們,因為沒有的選擇,而啟用了我,既沒有為我加薪,也沒有為我升官,只給了我一筆試驗性質的預算。

之後的一年,自己除了要寫程式建立平台,面試/雇用/訓練/建立起一個全新團隊,和公司內部其他部門撮合,規劃新商業部門的預算和收入⋯ 一個人,沒日沒夜的,做五、六個人的工作,沒有半點怨言,非常的感激這個機會,幾年下來,從無到有,從零到一,建立起了公司的第一個電商部門。三年內,數位事業部,從 0 個客戶成長到三百一十萬個客戶,從 $0 EBITA 成長為 $1.2 billion EBITA (12 億美元),這樣的成果,公司在一夜之間,讓我升官五級,薪資三倍跳,還有依據營收所得的獎金⋯ 還是 pay it forward 的概念。

最後一個故事: 最近準備將台灣英語網重新翻新,為台灣英語網在台灣儲備人才,收了一名以為可以培養的人,花了兩個月的時間,培養他對電子商務和數位行銷的了解和基礎。想說有了基礎了解,再加上台灣英語網實作,這是個在數位時代多少人夢寐以求可以累積實戰經驗的機會啊,又可以賺錢,又可以學習,但看不到的人就是看不到⋯

這讓我想起我在大四時,跳出來從事網路創業,當時創業的夥伴對我說了一些話:「David,我們創業有兩種可能。一、公司能成功上市,我們這一輩子將不愁吃,不愁穿。二、公司倒閉,但我們累積網路創業的經驗和知識,這一輩子也會不愁吃不愁穿⋯」。創業那兩年,我不記得有放過假,每天埋頭苦幹的寫程式,想盡辦法的招流量,找資金⋯ 兩年後公司倒了,但他說的一點都沒錯,當時付出所累積的經驗和知識,一直能讓我收益至今。

這篇文章是在反應我最近的感觸和心情。

沒有什麼事情是應該的,與其一天到晚只想的要怎麼收穫,還不如先想想要怎麼栽吧?

Pay it Forward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